八年回首、八年展望,硕果累累、期待更多。第四军医大学精品战略走过了八个年头,从精品课程到精优论文、从精湛医术到精尖成果,精品工程不慎枚举,饱含着四医大人夜以继日、勇夺先锋的情愫。电子学教研室伴随着精品战略的步伐,解放思想、务实求精、坚定不移的走精品发展之路,取得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
一、八年来取得的成果
电子学教研室创建于1987年,隶属bat365bet,属专业基础教研室,在实施精品战略之前,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国家级重点课题、没有SCI论文、没有发明专利。
实施精品战略后,在系党委的领导下,电子学教研室的全体人员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想精品、干精品、出精品的实践中,紧紧抓住科学研究的龙头,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的建设,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方向的形成,坚持电子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相结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电子学教研室的整体学科实力迅速提高。
1、凝炼学科方向,提升学科水平
八年来,教研室在学科方向上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和社会重大需求,“ 突出为军服务,瞄准前沿课题,促进学科水平上台阶 ”,形成生物医学信号非接触检测技术研究方向,先后获得国家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重点课题、军队重大专项、国科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在我国首次研究雷达式非接触生命参数探测技术,并于2004年研制出我国首台基于CW的“ST-2000伤员探测仪”,填补了我国生命探测雷达方面的空白;2005年研制出我国首台警用“隔墙探人雷达”,填补了我国警用装备在该领域的空白;2006年研制出我国首台基于UWB的“SJ-3000搜救雷达”,填补了我国UWB生命探测雷达的空白;2010年,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可伸缩式“多目标、多方位生命探测雷达”,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多目标的探测和二维定位。教研室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得国防发明专利1项,获得授权或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2项。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EI收录10篇。2010年在学校精品学科评估中科室业务名次从第84名进步到40名,被学校评为年度进步科室。教研室学科水平的不断提升,确立了在国内同行中的引领地位。
2、优化人才队伍,促进学术发展
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目前,教研室主系列人员中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达到50%;2人具有高级职称;有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2人;出国留学2人。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得到根本改观。任课教师积极申报精品课教员选拔,经过充分得准备,反复的修改,集思广益,先后有三人被评为学校“精品教员”。教研室有两名青年骨干教员入选学校精英人才梯队,两人进入学校人才库。
3、加强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教研室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先后4人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人出国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1人在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做博士后,1人担任ICEBI-07国际会议的学术委员成员,并担任分会主席;有30余人次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2人次担任07年BME联合会议的分会主席。教研室在国家、军队和省部级学会担任委员和理事职务的有10余人次,3人次担任学术期刊的编委和专栏编委。受教育国际化的影响,电子学教研室在教学中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电子线路仿真软件MultisimV8辅助教学,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组制作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站”和助学型课件,丰富了教学手段。
4、改善学术条件,培育精尖成果
实验室建设也取得突出成绩,在“211工程”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建立了我国首个生物雷达实验室,成为全军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实验室具有多目标探测雷达系统、频谱分析仪、矢量分析仪等高水平的实验设备,改善了实验环境,为精尖成果的培育获取及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经验与体会
1、学科要发展,必须走精品战略之路
电子学教研室的发展充分体现开展精品工程建设,是促进教研室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发展是硬道理,对于电子学这种边缘、弱小科室必须通过走精品战略之路才能发展;其次,追求精品是目的,教研室只有通过精品工程建设,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特别要狠抓精英人才建设和快出精尖成果,才能做大做强。
2、学科要发展,必须潜心聚焦学术
学术是大学生存之本,也是教研室的第一内涵,教研室不潜心从事学术研究,难以得到发展。为此,教研室在学校精品战略洪流中,紧紧抓住学术这一核心,通过学术引领工作、凝聚人心,通过学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培养优秀学生。通过学术发展为学科发展提供动力。
三、下一步构想与打算
教研室将立足“实施精品战略,建设国际名科”的发展需要,围绕“精品战略上水平,学科建设上台阶”的目标,力争在未来8年将电子学教研室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学科。
具体目标:
(1)、人才队伍建设:争取获得国家长江学者候选人1名、军队三星人才1-2名。
(2)、学术成果申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或发明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2-3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篇;获得国家专利30项。
(3)、重大课题申请:申请国家重大、重点课题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6项,省部级课题10项。
(4)、健康产品研发:研制出产品5-6项,获得注册证1-2项,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