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 简 介 | 精品工程 | 新闻通知 | 政治工作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 | 行政管理 | 学员风采 | 医工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精品工程>>精品工程>>正文

精品工程八年谈·“小学科的成长之路”
2012-05-22 16:17  

    值精品建校8周年之际,我们回望过去,成绩喜人,倍感振奋;展望未来,前景广阔,信心满怀。下面,我简要汇报实施精品战略以来我系的主要做法,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筹划思考。

    一、八年来的主要做法

    一是深刻领会精品战略精髓,梳理学科建设指导思想。精品战略的精髓就是精益求精。我理解,这不同于传统的“木桶理论”,而是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理论相同,提倡“抛弃短板,加长长板,组成新的木桶”,强化真正创造价值、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我们熟悉的苹果电脑,性能并不出众,几乎不生产任何零配件,成功之道就是专注于自己的长处,以精益求精的设计和时尚的外观脱颖而出、力压群芳。

    我们医工学科,论“医”比不过三所医院和基础部,论“工”又不如理工科院校。短板比较明显,我们如何突破呢?梳理学科建设指导思想时,我们反复领会精品战略的精髓,坚定了发展“医工结合”这块长板的想法,就是用工学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医学难题,加长长板、突出特色、形成优势、精更求精。例如,电阻抗成像课题组专注于原理创新和样机研发,而将不擅长的产品工程化设计、医学和临床试验外包给企业和医院,取得了成功。

    二是充分理解精品战略发展内涵,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需求。精品战略的发展内涵体现了高起点、高标准的学术发展思路。与清华、浙大、交大等国内名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相比,我系起步晚,底子薄。如何在强手林立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如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跟着别人走,始终无法超越,做别人做过的,终究没有发展,唯有敢于挑战,方能走出自己的路。生物医学工程系在发展中,始终瞄准健康产业中的科学前沿和重大需求,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逐渐在“伤情监护、伤员搜寻”领域形成了生物电阻抗成像、生物雷达等特色研究方向,探索培育了“电阻抗肿瘤早期检测”、“非接触病情监测”等新的学科生长点,相关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是坚持精品战略的科研宗旨,重视和加强应用研究。作为交叉学科,我系始终坚持精品战略的科研宗旨,制定了“发现发明并重、打造品牌医工”的发展规划,重视和加强应用研究,发明创造在我系已蔚然成风,仅去年一年就申报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62项。

    “十一五”以来,我们以医疗器械和卫生装备研发为突破口,明确了战伤电阻抗图像检测监护、伤员雷达式非接触生命探测、远程战伤信息获取及救治、高原卫生装备四个主要攻关方向,并与医学、工程学、企业公司合作,进行协同创新,形成了目标趋同、专业互补、运作配合、收益共享的创新模式,对具有应用前景的新产品、新成果开展合作研究,最终实现“精良设备卖”和提升保障力的目标。目前,电阻抗成像乳腺癌检测仪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实现了技术转让;新型搜救生物雷达,在汶川、玉树地震及矿难等医学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单兵高原增氧器填补了我军抗缺氧装备的空白,军事效益显著。

    花分两朵,各表一枝。应用研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军事效益后,可以反哺基础研究,改善基础研究的设施设备条件。同时,在产品研发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促进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实现基础与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双步竞奔。

    二、对未来发展的筹划思考  

    一是继续瞄准国际前沿,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和卫生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均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欧美,医疗器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到GDP的25%~30%,涌现出GE、西门子等一批“百年老店”;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整,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未掌握。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国内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传统领域,在新兴领域差距并不大,我们有能力追赶和超越。为此,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巩固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国外名校的关系,主动向高手学习、与强手过招,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发等途径,努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仪器和卫生装备,为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军队卫勤保障力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继续加强人才建设,培育造就精英人才。推进精品战略,关键在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敦聘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充分发挥“高人引路”、“名师指点”作用;建立“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科研攻关模式,加强学科领军人才、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提升团队整体实力;探索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机制,加大从国防科大等国内名校选拔人才力度,吸引凝聚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同时疏通出口,近两年相继安排8名高级职称的科技干部转业或提前退休,为青年人才腾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启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扶持计划,采取出国学习、名师带教、目标培养、经费资助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实施开放式、个性化、综合性重点培养,帮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逐步建成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精英人才方队。

    三是继续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下一步,我们将以获批军队重点实验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条件建设,力争在今后8年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始终抓住创新这个灵魂,在加强传统优势方向研究的同时,积极向物理因子生物效应、生物信息学、生物力学、脑神经科学研究等新兴方向拓展,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坚持以产品研发为导向,争取今明两年内实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百项,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国家技术发明或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

    根植沃土花竞放,风劲帆满好行舟。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未来发展中实现小学科的大作为,为早日建成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贡献一份力量!(生物医学工程系)

关闭窗口

 

 管理员登录 | 返回首页 | 网站地图 
 

bat365bet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Zhanggp@fmmu.edu.cn

您是第 位访问者